中央企業交出上半年經濟運行成績單。上半年中央企業收入利潤雙創新高,12家中央企業簽訂了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框架協議,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全面加速——在穩定效益增長的同時,央企更加注重風險控制,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益。
“在推進重組過程中,國資委注重重組效果能不能做到1+1>2,能不能達到重組的效益。” 國務院國資委總會計師沈瑩在11日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說,總的來看,中央企業重組還是比較平穩順利的,效益都在逐步顯現,效果也是符合預期的。今后還會發揮更好的作用。
今年以來,央企連續爆出重磅重組,備受市場關注。先有中核與中核建宣布擬戰略重組,此后,中輕集團與保利集團擬進行重組消息傳開。尤其6月份以來,中央企業并購重組的步伐更是顯著加快。
沈瑩介紹說,從近幾年央企集團之間的合并重組情況看,主要有幾種形式:一是強強聯合。就是說,兩個企業在同行業規模相當、也都比較大的情況下,經過重組合并,減少重復投資、重復建設,節約運營成本;第二種模式是吸收合并;第三種模式就是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重組,這樣可以完善產業布局,共同抵抗市場波動的風險,比如說原材料和加工企業的重組。
沈瑩還指出,中央企業重組不僅僅是簡單的合并,重組以后要做大量的整合工作,特別是有的集團上市公司比較多的情況下,還有涉及資本市場的大量協調工作。總的來看,中央企業重組還是比較平穩順利的,效果也是符合預期的。
中央企業的債務風險一直備受關注。此前國資委的數據顯示,2016年底,中央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是66.6%,比上年下降0.1個百分點。到今年3月末,中央企業的負債率是66.5%,繼續下降0.1個百分點,中央企業的整體債務風險是可控的,國資委也多次強調加大債轉股工作力度。
“國資委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中央企業風險防范,防風險也是穩增長的重要基礎。國資委對一些高負債企業實施負債率和負債規模雙管控,通過預算、考核、薪酬、投資管理等方面聯動,加大管控力度。”沈瑩在發布會上指出,國資委在降杠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比如推動企業優化資本結構,鼓勵企業通過IPO、配股等方式從資本市場融資,改善資本結構,支持企業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,推動企業通過存量的盤活,來籌集發展資金,盡量減少對負債的依賴。
沈瑩透露,目前已有12家中央企業簽訂了債轉股框架協議,中國寶武、中國一重(601106,股吧)等一些中央企業的債轉股工作已經取得積極成效。中央企業整體負債率保持穩定,債務結構在不斷優化,同時償債能力指標也在持續改善。
去產能工作方面,沈瑩指出,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認真落實“三去一降一補”重點任務,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,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。
一是認真落實去產能任務。上半年累計化解鋼鐵過剩產能595萬噸,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務;化解煤炭過剩產能659萬噸,重組煤炭產能1300萬噸。二是大力開展“處僵治困”工作。一企一策制定“僵尸企業”處置和特困子企業治理工作方案,確保處置工作取得實效。三是加快解決歷史遺留問題。中央企業“三供一業”分離移交總體完成進度已超過50%,獨立工礦區剝離辦社會職能試點順利推進。四是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力度。重點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、先進制造業、現代服務業、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領域,其中新能源、裝備制造、科研、現代服務業投資占比提高4.4個百分點;搭建雙創平臺500多個,建設“雙創”孵化器和科技產業園區200多個,發起和參與基金超過200只,為后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。